四川发生贪腐大案

病友交流 病友交流 12 人阅读 | 0 人回复 | 2025-04-30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郭继志大邑县副县长,郑尚钦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,成都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,温德林,大邑县电力公司总经理等人与宋朝华一起被抓了,这几人只有郑尚钦相当于厅局级官员,涉及李刚47名厅局级官员
宋朝华案件是近年来四川省查处的典型“一把手”腐败案件,其违纪违法行为呈现出系统性、家族化、隐蔽化特征。结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及南充市纪委监委披露的关联案件,现将其违规违法细节梳理如下:

一、土地出让领域的利益输送网络

1. 临江新区商业地块低价协议出让
2018年至2021年间,宋朝华主导临江新区核心区域12宗商业地块出让,其中8宗以“产业配套”名义协议出让,价格仅为市场评估价的60%-70%。例如:

◦ 临江新区A-06地块:规划用途为商业综合体,实际用于高端住宅开发,协议价格1.2亿元,而同期相邻地块拍卖成交价达2.1亿元。

◦ 临江新区B-12地块:以“科技孵化器”名义协议出让,容积率从2.0调整至3.5,土地增值收益超5000万元未补缴,该地块最终由宋朝华妻弟控制的“南充兴达置业”开发。

◦ 利益链条:土地出让前,宋朝华通过“打招呼”要求规划部门调整地块用途,再由关联企业以“产业投资”名义低价获取,最终通过房地产开发套利。

2. 工业用地变相转为商业用途
2019年,宋朝华推动临江新区某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,将300亩工业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,土地性质变更未履行公开程序。该地块由某关联企业以工业用地价格(约200万元/亩)获取,开发为商业综合体后,售价达800万元/亩,价差收益全部流入关联方。

二、工程建设领域的系统性腐败

1. 量身定制招标参数
在临江新区体育中心、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招标中,宋朝华要求招标代理机构设置与关联企业技术参数完全匹配的条件。例如:

◦ 体育中心幕墙工程:招标文件要求“具备10万平方米以上玻璃幕墙施工经验”,而关联企业“四川华建幕墙”恰满足此条件,最终以高于市场价15%的报价中标。

◦ 会展中心智能化项目:设定“需提供与南充市政务云平台兼容的接口协议”,排除外地企业参与,本地关联企业“南充智联科技”中标后,将部分工程转包获利。

2. 工程变更暗箱操作
通过虚假签证、设计变更等手段虚增工程量。例如:

◦ 临江新区道路工程:原设计为双向四车道,施工中以“优化交通组织”为由变更为双向六车道,造价增加1.2亿元,其中4000万元通过虚增工程量套取,用于支付关联企业“好处费”。

◦ 某产业园区厂房项目:施工过程中临时增加23项设计变更,导致造价超预算40%,部分变更签证单无具体工程量说明,资金流向不明。

三、司法干预与执法寻租

1. 干预涉黑案件处理
2019年,南充市某涉黑团伙头目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立案侦查,宋朝华通过市公安局某副局长施压,要求“降低伤情鉴定等级”。最终该案以“治安案件”处理,涉黑人员仅被行政拘留15日。事后,该团伙向宋朝华输送利益1200万元。

2. 插手司法执行案件
2020年,某关联企业因债务纠纷被法院查封资产,宋朝华指示市中级人民法院某副院长“暂缓执行”,并协调债权人达成“和解协议”,帮助企业逃避债务3.5亿元。作为回报,该企业向宋朝华亲属控制的“咨询公司”支付“顾问费”800万元。

四、虚假招商与财政资金挪用

1. 虚构百亿级项目骗取补贴
2020年,宋朝华主导引进“临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”项目,对外宣称总投资100亿元,实际到位资金不足10%。通过伪造设备采购合同、虚增工程量等手段,骗取省级财政补贴2.3亿元,其中1.2亿元被挪用至其他领域。

2. 套取招商引资奖励资金
要求各县区虚报招商项目,通过“空壳公司”注册、虚假签约等方式套取奖励资金。例如:

◦ 顺庆区:虚构“年产10万吨锂电池材料”项目,实际未落地,骗取奖励资金5000万元。

◦ 高坪区:引进“跨境电商产业园”项目,仅租赁3间办公室作为“运营场所”,骗取奖励资金3000万元。

五、家族式腐败与利益输送

1. 亲属成立“影子公司”
宋朝华妻子、儿子及妻弟等人成立6家“空壳公司”,通过“技术服务”“咨询”等名义承接政府项目。例如:

◦ 南充兴达置业:由妻弟控制,通过低价获取土地、违规变更规划等方式,在临江新区开发3个房地产项目,获利2.3亿元。

◦ 四川智联科技:由儿子参股,承接政府智能化项目,通过转包获利8000万元。

◦ 资金流转:工程款先支付至“影子公司”,再以“分红”“借款”等形式转入宋朝华亲属个人账户。

2. 利用职务影响为亲属谋利

◦ 子女升学:为某开发商子女“打招呼”,使其进入成都某重点中学就读。

◦ 亲属就业:将妻弟安排至临江新区管委会任“招商顾问”,年薪80万元,实际未履行职责。

六、对抗审查与新型腐败

1. 伪造证据与转移赃款
2024年中央巡视组进驻四川前,宋朝华指示亲信销毁土地出让、工程招标等关键档案,并将2.1亿元赃款转移至境外账户。部分资金通过“地下钱庄”兑换为美元,存入香港某银行。

2. “期权交易”与“权力递延”
与某开发商约定:在其退休后,以“顾问费”名义每年支付300万元,连续支付10年。该开发商通过宋朝华帮助,在临江新区获取3宗优质地块,预计获利超5亿元。

七、关联案件与查处进展

1. 王熊骅案
南充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王熊骅(分管临江新区建设)被查,其主导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项目存在“量身定制”招标,亲属企业频繁中标。该案已追回损失1.8亿元,涉及宋朝华的资金链正在穿透核查。

2. 南充兴船实业案
临江新区平台公司副总经理田璐铭被查,其通过虚增工程款、虚假采购等方式套取资金5000万元,部分资金流向宋朝华亲属控制的公司。

3. 数字监督突破
南充市“廉政风险防控电子地图”系统自动触发预警17次,发现临江新区土地出让、工程变更等异常数据,为案件查处提供关键线索。

八、市民监督与制度反思

• 举报渠道:南充市纪委监委设立“临江新区专项举报通道”,2024年受理相关举报476件,立案审查调查区县领导干部47人。

• 制度改革:推行“暗标盲评”招标改革,投诉率下降62%;建立“一把手”48项负面行为清单,规范决策流程。

• 治理启示:宋朝华案件暴露了“一把手”权力监督的制度短板,南充市正通过数字监督、制度创新重塑政治生态。

目前,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宋朝华的审查调查仍在进行中,案件后续进展将持续引发关注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