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畏威而不怀德

享受生活 享受生活 14 人阅读 | 0 人回复 | 2025-07-29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论畏威而不怀德(原创)
2025.07.28
有的女人畏威而不怀德。捞女青春给了渣男,遇到老实人却要房要车要彩礼。遇到这种女人,别太死脑筋地一味示好。适当强硬点,让她看到你的原则和底线,别让她觉得你能无下限包容。但也别只知强硬,偶尔给点小温柔,把握好这度,说不定能慢慢改变她的态度。 面对畏威而不怀德的女人,别在讲道理上白费力气,偶尔强硬些立好你的规矩。有时候,适当展现你的威,比一味施德更能让关系平衡,别让你的好被当成理所当然。女人对待畏威而不怀德的男人,也不妨多展现出你的威。就像放风筝,得时不时扯扯线,让他知道你的底线在哪。别一味地怀柔示好,偶尔强硬起来,他反而会对你另眼相看,不敢轻易造次。
网友评论说,小人畏威不畏德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友善的对待一个人,而这个人的认知低素质差,她就会把你的友善理解为屈服和讨好,她会产生莫名的优越感。对小人过度友善可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恶,庸人尊敬恶而非善。为了应对这种情况,我们应该收起毫无边界的善良。“畏威而不怀德”这句话描述了一种人性现象:有些人因为畏惧权威或惩罚而服从,却不会因为感恩或道德感而主动行善。
这类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:1.行事以利益或恐惧为导向,而非出于道德认同。对他人的恩惠无感,但对惩罚或损失极度敏感。可能因成长环境缺乏道德教化,或长期处于“强权即真理”的文化中,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。2.注重眼前利益,忽视长期关系或社会规范。对善意、宽容等美德无动于衷,甚至认为软弱可欺。共情能力较低,或曾因“怀德”受过伤害(如被欺骗、剥削),转而信奉“丛林法则”。3.欺软怕硬,慕强凌弱,对强者卑躬屈膝,对弱者傲慢压迫。权威存在时规矩顺从,一旦约束消失便肆意妄为。内心缺乏安全感,需要通过依附权威或欺凌弱者来确认自身地位。4.规则意识薄弱,需外部约束。守法是因为惧怕惩罚,而非认同秩序。在无人监督时容易钻空子、投机取巧。未将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人准则,道德感完全依赖外部压力维系。
深层成因分析。1.文化环境:某些社会长期依赖严刑峻法或威权统治,民众形成“服从出于恐惧”的惯性。2.教育缺失:家庭或学校忽视品德教育,仅用奖惩控制行为,导致道德认知空洞化。3.生存经验:在资源匮乏或竞争激烈的环境中,道德可能被视为生存的障碍(如“人善被人欺”的极端案例)。
现实中的典型例子。1.职场中:某些员工对领导阿谀奉承,但对同事的帮助毫无感激,甚至背后捅刀。2.国际关系:部分国家或群体对强国屈服,却对弱国肆意掠夺,毫无道义考量。3.家庭教育:孩子因害怕挨打而听话,但父母一旦放松管教就叛逆放纵。
如何应对这类人。1.明确底线:用清晰的规则和后果约束其行为,避免寄希望于道德感化。2.保持距离:避免过度付出,因其可能将善意视为软弱。3.树立权威:必要时展现强硬态度,防止对方得寸进尺。这种现象的本质是道德人格发育不全,需通过长期教化或环境改善来引导。但对于已定型者,理性策略比道德期待更有效。
在国际关系中,“畏威而不怀德”的国家更倾向屈服于强权或武力威慑,而非被道德、道义或国际规则所感召。这类国家的外交政策往往以现实利益为核心,缺乏对国际道义、长期信誉或软实力的重视。具体表现如下:
1.在国际事务中依附于某个强国或霸权体系,唯强国马首是瞻,但对弱小国家或国际道义漠不关心。某些小国在强国威慑下放弃独立外交,甚至协助霸权国家欺凌更弱小的国家。2.机会主义国家无视国际规则,只认实力,谁强跟谁,甚至“有奶便是娘”。它们可能今天对A国卑躬屈膝,明天若A国衰落就立刻转向B国。某些国家在联合国投票中反复改变立场,完全基于当前最强威慑方的压力,而非原则。3.对强国唯命是从,但对弱国或国际组织表现出傲慢甚至侵略性。4.无视国际道义,只认现实利益。不承认“道德外交”,认为国际关系纯粹是利益交换,甚至认为讲道义是“天真”。5.国内统治依靠暴力或威慑维持,而非民众认同或道德合法性。这类国家往往对外也表现出“畏威而不怀德”的特性。
深层原因分析。1.历史与地缘因素:长期处于强权环伺的环境,导致生存策略偏向现实利益。2.国内政治结构:威权政体更倾向于用“力量逻辑”理解国际关系,而非道德或规则。3.文化传统:某些文化更崇尚“强权即真理”(如历史上的游牧帝国),缺乏对“德治”的认同。4.国际体系缺陷:现行国际秩序仍以实力为基础,小国或弱国往往被迫选边站。很多国家在中美博弈中采取“两边讨好”策略,谁施压大就倾向谁,而非基于固定原则。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