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清华毕业生 实名举报 商务局长“ 4宗罪 ”: 他说再敢告就让公安以“ 寻衅滋事 ”收拾我
7 月 28 日,清华学子 马某 持身份证在网上 实名举报 江苏 苏州工业园区 商务局 局长祝某 涉嫌“ 4 宗罪 ”引发关注,苏州市政府 值班室 回应称已介入调查。
男子网上实名举报局长等人涉嫌“ 4 宗罪 ”,自称因拒绝“ 入伙 ”遭打击报复多年
7月28日,网上一段 1 分 50 秒 的实名举报视频引发关注。记者看到,视频中的 举报男子 戴着眼镜和帽子,手中拿着一个身份证,他介绍称自己姓 马,系 江苏 苏州工业园区 商务局 的一名 科员,他实名向 苏州市纪委监委 举报该市 工业园区 商务局局长 祝某 在政府采购中围标串标、虚设项目套取资金,向省委巡视组提供虚假材料,同时还涉嫌学历造假。
他举报说,2023 年 3 月 13 日,苏州市纪委监委 正式受理了他的 举报,但时至今日没有得到消息 反馈,“ 我向他们提供了 大量的 合同、票据、询价记录单、通话录音、微信聊天记录 以及 邮件账目 等材料,拟证明 祝某 等人在向相关公司进行 课题 和 会展服务 采购时长期内定 中标方,使用同一人 名下公司 等进行 围标、串标,并向 江苏省委巡视组 提供虚假材料等事实。”
他介绍称,自己在工作中完成了 生物医疗全产业链 的制度创新,以及融入 虹桥北向 拓展带 方案等重要工作成果,没想到 2021 年 6 月 7 日 无妄之灾降临,他因拒绝参与 祝某 等人在政府采购中的违规违法活动,此后长期遭到 报复,他所有的主要成果 被剥夺,“ 今年 2 月 29日,祝某公然叫嚣说,如果再敢告,就让公安机关用 寻衅滋事罪 收拾我。”
举报者系 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,曾公派到 哈佛大学 做研究,通过人才引进到 苏州
举报男子 马先生 告诉记者,他今年 32 岁,江苏苏州人,2018 年 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,2019 年 通过人才引进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工作。
他说,他在 清华大学 读的本科,取得 双学士 学位,后来在 清华大学 读研期间,被公派到美国 哈佛大学 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,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后一心埋头工作中,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成果,没想到竟成为 祝某 一伙人借助外部采购进行贪腐活动的绊脚石,因拒绝“ 入伙 ”遭打击报复,祝某 还将报复对象扩大到所有有志于参与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 清华毕业生,“ 他们一伙的涉案金额不低于 1700 万元,这是一起典型的 群腐案件,恳请相关部门 以防变拒腐 的实际行动挽回财政损失,净化生态环境。”
用 4 份 证据举报称,被举报人 一伙曾给 江苏省委巡视组 提供虚假材料
马先生 在给 苏州市纪委监委 的一封举报信中称,2023 年 12 月 4 日,江苏省委 第二巡视组 要求 苏州自贸区综合协调局 ( 即 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 ) 补充提供材料,局长 祝某 发现询价采购表中 两陪标方 的报价超过预算内容,已经违反 财务制度,其行为有 暴露风险,遂于当天联系他人,要求 对方 立即重造一家公司的投标文件,后来 祝某 等人重造一份询价记录表相匹配,修改了 预算数字 和该公司的 报价。
“ 于是,这同一个 项目 就有了 两份询价 记录表,以及那家公司的 两份 投标文件。” 马先生说,此后 祝某 要求时 任营商环境处处长 的 郁某 等人,将 造假的 询价表 与 投标文件 提供给了省委巡视组。
被举报人 干部任前公示 称系 硕士研究生 学历,举报人称该学历 涉嫌造假
记者检索发现,2020 年 12 月 20 日,苏州市委组织部 发布 22 人 任前公示称,经 苏州市委 研究决定,对 卫严 等 22 名 同志进行任前公示,公示时间自同年 12 月 21 日 至 12 月 25 日,公示期间,如对公示对象有需要反映的情况,请与该组织部联系,他们对反映人和反映情况将严格保密,对所反映的问题,将认真进行调查核实,弄清事实真相,并视情况以适当方式向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单位或个人反馈,调查属实并影响任职的,取消拟任职人选的任用资格。
记者看到,这 22 人 之一系 祝某。公示称,祝某,男,1979 年 12 月 出生,江苏苏州人,2002 年 8 月 参加工作,硕士研究生学历,现任 中国 ( 江苏 ) 自由贸易试验区 苏州片区 综合协调局副局长、党组成员,拟任 苏州工业园区 正处职干部。举报人 马先生 说,祝某 《 干部任免审批表 》 中所填学历为 硕士研究生,“ 但我在学信网中可查的学历发现他有且仅有 苏州大学日语 ( 外贸日语 ) 专业的本科学历,毕业时间为 2002 年 6 月 30 日。”
记者在马先生的举报信中还看到,他同时提供了多份证据,并给那些证据进行编号,同时注明每项证据拟证明的事项。
苏州市政府 值班室 称 属市管干部,市纪委监委已介入调查
7 月 28 日 下午,记者多次拨打 祝某 电话,打通后一直无人接听。
苏州市政府 值班室 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,他们已关注到网上 举报 并高度重视。同时称,祝某 属市管干部,此事已由 苏州市纪委监委 介入调查。
苏州市纪委监委 相关人士称,针对马先生的举报,他们会有专人进行核查,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。
这起网络事件,因为举报者是 清华大学 的毕业生,随即引起了舆论的 高度关注。不少网友认为,如果不是 逼不得已,或者掌握一定的证据,马某不可能采取这样的举报手段,所以认为真实性很高。
看了报道详情,发现有 三个地方 特别值得关注。
其一, 马某称,2023 年 3 月 13 日,苏州市纪委监委 正式受理了他的举报,但时至今日没有得到消息 反馈。
一般来说,个人 实名 举报后,有关部门都会进行调查,不管是什么结果,都会 告知 举报人。那么,一年多时间过去了,为什么没有消息反馈呢? 或许,这也是令当事人在网络实名举报的原因之一。因为证据不足吗? 似乎也不是。马某称,“ 我向他们提供了大量的 合同、票据、询价记录单、通话录音、微信聊天记录 以及 邮件账目 等材料。” 是案情太复杂吗? 应该说,有了这些举报材料,也谈不上有多么复杂。特别是 祝某 涉嫌向 省委巡视组 提供 虚假材料 以及 学历造假 这两个问题,很容易就能查清楚。
其二, 马某称,“ 今年 2 月 29 日,祝某 公然叫嚣说,如果再敢告,就让公安机关用寻衅滋事罪收拾我。”
这不是赤裸裸的威胁吗? 从中透露出,祝某 对举报是知情的,但底气十足,似乎不怕调查。这让人奇怪,如果 祝某 没有问题,最应该做的事就是依法依规维护自己的权益,既可以找组织要求还其清白,也可以上法院要说法。事实证明,如果领导干部存在 诬告 等情形,是要负法律责任的,根本不需要找 公安机关 给马某安上什么“ 寻衅滋事 ”的罪名。
其三, 马某称,他因拒绝参与 祝某 等人在政府采购中的违规违法活动,此后长期遭到报复。
这不是拖人下水吗? 这是不是在说,在这家单位只有与祝某一起违规,才能在单位立足? 如果举报者说的是真的,该 商务局 的政治生态环境令人十分担忧。马某在举报中还称,“ 他们一伙儿的涉案金额不会低于 1700 万元,是群腐案件。” 这是不是说明,涉案的可能并不只有 祝某?
新华社曾在一篇报道中称,《 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检举控告 工作规则 》明确,建立健全“ 信、访、网、电 ” 四位一体 的受理体系,党员、群众可以通过 邮寄信件、当面反映、电话举报、网络平台 等方式反映检举控告问题,对 实名检举控告 优先受理,及时反馈,确保 检举控告 的信息能“ 流得进 ”“ 流得畅 ”“ 流得其所 ”。文章还强调,既保障 检举控告人 的监督权利,营造党员、群众监督的良好环境,又强调 规范检举控告 秩序,严肃查处 诬告陷害 行为,保护党员、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。
当然,根据 马某 提供的信息,还不能就此断定 祝某 一定存在什么违纪违法行为,最终还需要当地调查后给出结论。所以,希望当地看到舆论关注的诸多方面,能够将详情说清楚,以回应公众关切。
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