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所在的知识分子群体,整体上处于一种谨言慎行、闷声发财的状态。体制给他们树立了通往 功成名就 的“ 爬梯 ”,他们都在竞争性地奋力攀爬,谁能爬到名利之巅,也确实取决于自己的本事和意志,前提是守住自己某方面的底线,不犯原则性错误,否则有可能前功尽弃。
你别指望跟他们探讨什么感兴趣的问题,他们只对发表论文、申请课题、职称、帽子等感兴趣,对一些社会性问题则讳莫如深。有一次在校车上,几个老师谈到了中美贸易战,我刚发表了几句观点,不知哪个学院的一位女老师立即打断了我的话,然后义正辞严地说了一些很“ 规范 ”的话,像对外发言人一样的口气和腔调,有意无意中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,我就保持沉默了。
前一阵碰到一个很牛逼的中年教师,年纪比我小,已经是接近于“ 长江学者 ”一类的人物。我们聊了一会,我对他表达了关于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”的一些疑惑,希望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。可是他支支吾吾,惜字如金,最后啥也没说出个所以然。然后我转移话题,无意中聊到了 胡鑫宇,他反问我 胡鑫宇 是谁,我才知道人家根本不关心这些事情。
有时候,碰到几个老师,想聊一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,还没有聊几句,可能会突然有个老师打断说:“ 这些问题不能乱说!” 然后,大家就没有了聊天的兴趣。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,什么是正常地说,什么是乱说,似乎有一种默认的规定。至于在课堂上讲课,那就更不用多说了,你要是对“ 四大发明 ”提出个人观点,说不定有学生会举报你。
所以啊,慢慢地我也就不指望在现实生活中跟谁交流思想了! 我现在转移到了网络上,可是又有人义正辞严地说:“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!” 吓死个老宝宝了! 咱现在写一天是一天,万一某一天不许写了,咱就去享受美好生活去了!
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