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则网帖提到,清华大学 应届硕士生 拿到某互联网公司的 offer,职务是位于北京的“ 后端开发工程师-基础架构 ”。 他吐槽,“ 给了月薪2万,甚至不如本科,恶意低薪很恶心,践踏学历制度。”
清华硕士吐槽大厂只给 ¥2万月薪 践踏学历
连日来,这则“ 吐槽帖 ”在网上引起热议。
一位 北大 应用数学专业 的毕业生告诉记者,刚进大学时,新生欢迎会上有个老师说: 可能北大就是很多人这一辈子的巅峰了,你可能之后就不停地走下坡路。他一直记得这句话,也告诫自己,“‘ 2w 月薪是对学历贬低 ’其实是一个很学生思维的看法。”
另一位 清华 软件工程 的应届本科生则看到,一些学校不如他的学生,虽然技术比他好,但会被拒绝。这让他心情复杂。正是因此,他庆幸自己高考出色,但也希望充实自己。
不过,也有人认为,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强度大,有理由给出更高薪资。
以下是他们的讲述。
【1】“‘ 2w 月薪是对学历贬低 ’其实是很学生思维的看法 ”
北大 应用数学专业本科 2014年 毕业
我刚进北大时,新生欢迎会上有个老师说: 可能北大就是很多人这一辈子的巅峰了,你可能之后就不停地走下坡路。 过了这么多年,这句话一直留在我心里。我觉得,一个成功的清北毕业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标签化,意识到清北毕业没什么了不起,只是你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。
我对这位清华硕士的抱怨感到奇怪。在我看来,2万多元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,其实也不算少了,因为他相当于吃到了互联网行业的最后一波红利。如果他去一些传统行业,他拿的薪水只会比这个更低。
并不是说你的学历跟你的工作成就是直接绑定的,它最多体现你学生时代读书比较认真,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强。至于你的团队协作性,对整个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之类的,其实都是看不出来的。
所以我觉得他这个 两万 其实相当于对一个清华硕士的学历付费,已经是一个很合理的范畴了。
我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,算上 税和五险一金,招聘月薪 2万多 的员工意味着企业给这个员工的每年支出至少在 32万 以上,只有当他给企业创造的效益超过了 32万,对企业来说才是不亏损的,才会考虑招聘他。
但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,这个光靠他自己是很难达到的。即便他创收了百万,也更多依赖的是企业的结构和平台,而不是他个人的能力。如果我们把这个清华的员工换成别的 985 毕业生,他们能做到的创收未必会有什么差距。所以“ 2万月薪算贬低学历 ” 其实是一个很学生思维的看法。
我的情况可能跟其他同学都不太一样。首先我们应用数学系,大部分同学会选择出国或者保研,保本校的研。而我是想直接工作的。 从大二起,我就在北京一家头部培训机构,做竞赛相关的课程兼职。工资是 每小时120元。等到我大四的时候,能力一点点培养起来了,我自己去组班,那时候时薪就挺高了。一小时能有 5000元,毕业之后就更高了。
刚毕业的时候就有 百来万 的收入,但我毕业一年后没有再从事这方面。我想着这样的工作是不可持续的,寒暑假上大课对身体的消耗挺大,一天站八小时下来,嗓子都哑了。所以,我后来就去开发线上的平台了。提供软硬件方面的服务,收取机构使用费。很多北京上海的私立学校、国际学校都有这样的业务,比如一个老师在传统的黑板上写板书,可能擦了就没了,我们的硬件能让黑板上的板书以电子的格式储存下来,保存到系统上。
我的同学们,进了投行的话,大概还在晋升路上,反正就是金融圈打工人呗。国内外差挺多的,国内的头部证券公司,这两年行情挺好的,干到现在百万以上是绝对有的,但再往上就不太可能了。如果留在美国的话,薪水可能翻个两三倍。当然,我们同学之间很少会问薪水,我只能说这是行内的普遍情况。大部分同学应该是近两年买了房子。
北大的教育非常自由、纯粹。你可以不带任何目的地去学任何你想学的东西。老师们给我们上课也就是纯粹的授业,和就业是没有任何关系的。在北大,我领略到了高等领域的数学之美。如果说物理学是在描述宇宙的本质的话,数学的存在则是独立于宇宙的。所谓的收获,也就是在那片纯粹由理性构筑的领域内漫步的快乐吧。
我不会觉得北大学生这个身份有太大的特殊性,也不觉得这个身份值得别人为我支付高额溢价,我不会因为这个产生落差。何况作为一个本科生,我的学识只能算得上一个半吊子。 但我相信,我作为我是特殊的,值得被人支付高额溢价,而我要做的就是向别人展示这一点。在工作里,我一直会碰到陌生的问题,需要不停学习新的东西。但我对这个过程就非常适应。
我们同学之间经常会感慨,还能有什么能比学数学更难的呢。我们完全不担心工作上的新工具、新技能,反正学就是了。这个部分,我觉得是值得被支付高额溢价的。
【2】“ 看到很努力的同学因为学校不好被拒,心情复杂 ”
清华 软件工程本科 2023年 毕业
我即将从 清华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 毕业,目前已经签约了一家外企。我了解到的,北上深的薪资在 40到50万 之间,非北上深的薪资在 30到35万 之间。 我其实算比较明确的,本身就是在软件学院,就业基本上就是去当成程序员。
去年进入大三时,我就在想,是深造还是就业。在网上和同校的前辈了解之后,我觉得工作经验很重要,本科毕业也能有不错的薪资,最后就决定放弃保研,专心准备就业。去年二月到三月的时候,我去找实习,主要目标还是大厂,有拿到阿里、字节和美团的实习 offer,最后选了离学校近的字节。但是工作一个月后就感觉,大厂节奏可能不适合自己,就同时找了一个外企的实习。
平时不太熟的亲戚会觉得,清华 的学生就很厉害。这让我有点压力,别的倒没什么。求职也会比较自信,因为过简历和面试会稍微轻松一点。真正工作后也没什么特别的,同事也没有因为我是清华的给我很高压力,对我特殊对待。
我在学院的排名一直靠前,但是我其实没觉得自己是“ 突出 ”的,毕竟没有做出什么能发表的科研成果,也没有参与组织学院的重大活动。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做好自己的事,不会太拿自己去和其他同学作比较,毕竟他们都很优秀。
如果说有什么落差的话,我在实习和就业中看到,一些学校没有很好的同学非常努力,懂得也比我多,但因为学校不好,被拒绝了。我因为有 清华 的身份,即便技术没有那些同学好,也可以进入面试。
我会有一种很难描述的感觉。一方面庆幸自己高考考得好,能够让求职顺利许多,另一方面又觉得,自己其实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他们学习。所以,我找到工作后,也会找时间去学习充实自己,但是工作忙起来还是有点力不从心。
【3】“ 今年的名额比往年少了很多 ”
北大 电子信息类硕士 2023年 毕业
我就是 2023年 即将毕业的 北大 电子信息类应届硕士,说实话,那位 清华硕士 吐槽字节“ 恶意低薪 ”的事,我觉得没啥问题。
2023年,字节 校招宣传 的招人名额比起往年少了很多,整个互联网行业也是裁员不断,所以今年字节( 或者其他大厂 )校招 的难度和门槛比往年更高。 我毕业后打算去互联网公司,参加了秋招,像 字节 这种大厂 offer 也有几个。互联网寒冬,面试机会不算太多,很多大厂、中厂不怎么招人。
在22年12月前,也就是 字节 还没有盘点招人名额之前,字节 给那些拿到意向的同学开的薪资都是跟往年差不多,我身边同学技术岗位开的 月薪资,高的有 3万以上,普遍2.6 到 2.9万,薪资爆料平台上最低也有 2.2到2.4万。 然而今年市场行情不好,意向书超发,但是拒绝率低,而且12月份 字节 招人名额盘点,结合去肥增瘦的政策,很多同学的 offer 就被盘没了,所以就会出现开出 1.8万、2万 这样的“ 劝退价格 ”,其实这就是 字节 不承认毁约的一种手段罢了。
只不过,这位 清华 同学为了发泄情绪,后面的言论有点争议,比如说践踏学历制度,稍显幼稚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