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》 约翰 · 多恩
没有谁是一座孤岛,
在大海里独踞;
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,
连接成整个陆地。
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,
欧洲就会失去一角,
这如同一座山岬,
也如同一座庄园,
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。
无论谁死了,
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,
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。
因此,
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,
丧钟为你而鸣。
沒有人能自全,
沒有人是孤島,
每人都是大陸的一片,
要為本土應卯.
那便是一塊土地,
那便是一方海角,
那便是一座莊園,
不論是你的, 還是朋友的,
一旦海水沖走,
歐洲就要變小.
任何人的死亡,
都是我的減少,
作為人類的一員,
我與生靈共老.
喪鐘在為誰敲,
我本茫然不曉,
不為幽明永隔,
它正為你哀悼.
-李敖译
约翰 · 多恩,又译 约翰 · 邓恩 ( John Donne,1572年1月22日-1631年3月31日 ),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、教士,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,父亲是威尔斯人后裔。他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学习神学、医学、法律和古典文学,但均未获得学位。1598年,多恩 被任命为 伊格顿爵士 的私人秘书。1601年,他秘密同 伊格顿夫人 的 侄女结婚。尽管婚姻愉快,多恩 却因此获罪,失去了职位,并遭监禁。出狱后十数年间,生活艰苦。后因撰文攻击天主教、维护王权而获得赏识,于1615年成为王室牧师,1621年出任圣保罗大教堂教长。多恩 的诗作摒弃了传统意象,其作品风格极具智慧,引人深思,善用引申的暗喻来对比极其不同的事物。他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诗人,还影响到 艾略特、约翰 · 兰塞姆、爱伦 · 泰特等 二十世纪的诗人。作品包括 十四行诗、爱情诗、宗教诗、拉丁译本、隽语、挽歌、歌词等,代表作有《 日出 》《 歌谣与十四行诗 》《 神圣十四行诗 》《 给圣父的赞美诗 》等。
1623年,伦敦爆发瘟疫,多恩 不幸罹患重病,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,凭藉纯金般的信仰,恪守“ 尽心、尽性、尽意爱主 ”及“ 爱人如己 ”的诫命,他不仅没被恐惧击垮,反而写下二十三篇《 紧急时刻的祷告 》( Devotions upon emergent accasions ),即《 丧钟为谁而鸣:生死边缘的沉思录 》,其中有一段就是《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》。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 海明威 的长篇小说《 丧钟为谁而鸣 》(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) 书名和开篇词即引自此处,此诗也因此声名远播。
据说,一只南美洲 亚马逊河流域 热带雨林中的 蝴蝶,偶尔扇动几下翅膀,可以在 两周以后 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。这是自然界的蝴蝶效应 —— 万物息息相关,万物紧紧相连。与自然界一样,人类社会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。鲁迅先生在《 且介亭杂文末编 · 这也是生活 》中也曾说:“ 无穷的远方,无数的人们,都和我有关。” 生来世上,没有谁是一座孤岛。
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