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务院 关于 精神卫生 工作情况的报告 ——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副主任 雷海潮
2023年12月26日 在 第十四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七次 会议上
来源: 中国人大网
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:
按照 全国人大 常委会 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,受 国务院 委托,就 精神卫生 工作情况报告如下。
心理健康 是 健康 的重要组成 部分,心理健康 和 精神卫生 问题是关系 经济社会发展 和 人民健康幸福 的重大 公共卫生 问题和 社会问题。党的 十八大 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 重视 心理健康 和 精神卫生工作。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年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 上指出,要加大 心理健康问题 基础性研究,做好 心理健康知识 和 心理疾病 科普工作,规范发展 心理治疗、心理咨询 等 心理健康服务; 在党的 十九大 报告中指出,加强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建设,培育 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积极向上 的社会心态; 在 二十大 报告中再次强调,重视 心理健康 和 精神卫生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,为 心理健康 和 精神卫生 工作指明了方向,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全国人大 常委会 把 精神卫生立法 工作摆在突出位置,审议通过 《 精神卫生法 》 等重要法律,为推动 心理健康 和 精神卫生 工作提供了 法律保障。
各地区、各部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持续深入推进 心理健康 和 精神卫生 工作。
一、 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
(一) 建立健全 制度体系 和 工作机制
一是 加强 规划 引领,着力推进工作。根据中共中央建议,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 和 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 2035年 远景目标纲要 》,将 心理健康 和 精神卫生 工作融入全面推进 健康中国 建设、保障妇女 未成年人 和 残疾人 基本权益、构建 基层社会 治理新格局、维护社会 稳定和安全 等领域,强化统筹推进。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 《 “ 健康中国 2030 ”规划纲要 》,国务院 印发 《 关于实施 健康中国行动 的意见 》《 “ 十四五 ”国民健康规划 》 等,将 心理健康 和 精神卫生 工作作为重要内容,着力部署推进。国务院 办公厅 转发 精神卫生 工作指导意见、全国 精神卫生 工作规划,加强系统推进。各有关部门将 心理健康 和 精神卫生 工作与本系统、本领域工作有效 衔接,予以协同推进。各地方切实履行 属地 责任,将 心理健康 和 精神卫生 工作纳入当地 经济和社会发展 规划,强化部署落实。
二是 加强部门 协同,强化组织 领导。建立健全加强党政领导、部门各负其责、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。2021年,经 中央编办 批准,设立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,搭建各部门、各领域交流平台。各地方建立覆盖 省、市、县 三级 的 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或 多部门 协调机制。乡镇 ( 街道 ) 建立 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,指导 村 ( 居 ) 民 委员会 建立 公共卫生委员会,成立由 精防人员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、社区工作者、志愿者、家属 等组成的 关爱帮扶小组。地方各级普遍设立 精神卫生 防治技术管理机构,承担 预防、治疗、康复、健康教育、综合管理 的 培训指导、组织协调 与 具体实施 等工作。
(二) 推进 心理健康 促进和 精神障碍 预防
一是 推进 社会心理服务 体系建设。2016年 22个 部门联合印发 《 关于加强 心理健康服务 的指导意见 》,进一步明确了 心理健康 工作的任务目标。2019年,启动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 体系建设试点,各地方、各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期“ 枫桥经验 ”,将 心理健康 服务与 社会工作、城乡社区服务、志愿服务、思想政治工作、教育教学工作、医疗卫生服务 等相融合,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,形成一系列 制度安排。城乡社区 依托综合服务设施或基层综治中心建立 心理咨询 ( 辅导 ) 室 或 社会工作室 ( 站 ),用人单位 依托 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 等设立 心理健康 辅导室,各类学校设立 心理健康教育 与 咨询中心 或 心理辅导室,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 普遍配备专兼职 精神卫生人员,针对性开展工作。
二是 加强 重点人群 心理健康 服务。重视 老年人 心理健康,开展 老年心理关爱 项目、老年痴呆 防治促进行动等。加强 儿童 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建设,在地市、县 两级 设立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成长辅导中心,在全国 1600 余家 妇幼保健机构 开展 儿童心理保健服务。组织研发适用于基层 儿童保健人员 的 儿童心理预警 筛查表,建立健全 儿童孤独症 等筛查干预体系。通过 中央转移 支付资金支持各地开展常见 精神障碍防治 和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 工作。开发符合 中国青少年特点 的 心理健康服务包 和 同伴支持工具包。编发 《 儿童家庭 心理健康 教育指导手册 》,开展 家庭教育指导 和 农村困境儿童心理关爱 等。编制 《 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促进指南 》,开展职业 健康素养 监测与干预。
三是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 学生心理健康 工作。强化 心理健康师资 队伍配备。截至 2021年,全国 92.4% 的 小学 和 95.0% 的 初中 配备了 专、兼职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,全国 95.5% 的 高校 按照 师生比 不低于 1:4000 的比例配备 专职教师。2023年,经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审议通过,印发 《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 学生心理健康 工作专项行动计划 ( 2023—2025年 ) 》,对 学生心理健康 工作作出系统安排。组建全国 学生心理健康 工作咨询委员会,建立全国 学生心理健康 监测平台,加强 数据分析 和 科学研究。依托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开展 心理健康教师 专题研修,实现了各级各类 学校 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 全覆盖。
四是 促进 心理咨询行业 健康发展。积极推动 城乡社区 通过 购买服务 等方式,吸纳 社会力量 为社区居民提供 心理咨询服务。鼓励支持全国约 4000 家 医疗卫生机构提供 心理咨询服务,配备 心理咨询师 6000 余人。各地通过 地方立法 或 制定规范性文件 等,对 心理咨询 内涵 标准 和 心理咨询机构、心理咨询人员 的资质要求予以 规范,加强管理。强化 社会办心理咨询机构 登记注册管理服务。强化 服务技能 和 伦理道德 培训,提升 服务能力 和 规范化水平。全国 层面 和一些地方成立相关 行业学协会,强化 行业自律 和 服务。
五是 完善 心理援助 和 心理危机干预 机制。各地 依法 将 心理援助 和 心理危机干预 纳入 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。依托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、高校、社会服务机构、有关专业学协会 等,搭建 公益 心理援助平台。全国 医疗卫生机构 开设 心理援助热线 660 余 条,开通 热线坐席 1260 余 个,配备 热线接听人员 8400 余 名。共青团推进 12355 青少年服务台 建设,面向 青少年 提供 公益 心理咨询服务 60 余万人次。
六是 广泛开展 科普宣传。组建 国家级 健康科普专家库,广泛宣传 心理健康 科普知识,提高 公众心理健康 素养。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心理健康 主题系列 公益广告,累计触达人次 约 1.14 亿。积极宣传工作成效,推广工作经验。定期开展“ 世界精神卫生日 ” 等宣传活动,营造全社会支持 精神卫生工作 的良好氛围。
(三) 持续提升 精神卫生 医疗服务能力
近年来,中央财政 投资 106 亿元,改扩建 540 余所 医疗卫生机构,为 600 余所 医疗卫生机构配置 精神专科 基本医疗设备。先后印发《 关于加强和完善 精神专科 医疗服务的意见 》《 “ 十四五 ” 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方案 》,支持各地 省级 精神专科医院、综合医院 精神科 建设。先后出台《 “ 十四五 ” 时期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 实施方案 》 《 “ 十四五 ” 推进 精神卫生 福利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》,支持 精神福利设施 建设。设置 国家精神疾病 医学中心,推进 国家 区域医疗中心 建设,带动 全国精神专科 领域建设与发展。组织制定 《 精神障碍治疗指导原则 》 《 心理治疗规范 》,建立健全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 体系,加大日常监管力度,提高 精神障碍诊疗 规范化水平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