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将近,很多踏上回乡路的打工人,还在焦急等待年终奖。
有中国媒体报道,按照 华为 的员工持股机制和内部公布的 分红 方案,华为 14 万 2315 名 在职员工和退休保留人员可分红金额 770 亿元人民币,若平均下来,每人可获得 54.2 万元。
“ 华为 分红 770 亿元 ”迅速成为热门话题,网民们感叹 华为 工作虽然 辛苦,但是 薪资 还是很 良心。不过,和许多 年终奖 一样,华为的正式分红需要等到 今年 3、4 月份。前程无忧 星期二 发布的调查显示,近八成 人明确有 年终奖,但超过 三分之一 的人表示在春节前拿不到。
另外一家因 年终奖 出风头的公司是 理想汽车。多位 理想汽车员工 星期二(2月6日) 在 职场社区 脉脉爆料拿了 超过 10 万元 的 年终奖,引起关注。随后 理想汽车董事长 李想 通过微博回应称,企业“ 不能只学华为的 流程,而不学华为的 利益分配 ”,印证了 大手笔 年终奖的传闻。
不过,有人拿大红包,有人却疑似只领到了“ 一封家书 ”。 有 浦发银行 员工爆料,称 浦发 所有分行都不发 年终奖,只发一封家书。有 浦发员工 发文吐槽:“ 百日攻坚连三月,一封家书抵万金。” 还有员工表示,这让他们完全失去了工作的动力。
金融业年终奖大降36%
浦发 不是唯一发钱难的金融机构。星期三(2月7日) 广州银行 信用卡中心 被多位员工曝出 欠薪,12月 工资 只发 30% 至 60%;另一地方银行,上海银行 也被指不发 年终奖,该行最新回应称,正在核实。
这 三家 银行本身业绩增长都不乐观。上海银行 和 浦发银行 为 上市银行,去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分别下降 5.76% 和 7.62%;广州银行 未上市,从 2020 年 开始利润逐年下降,2022 年 同比下降 18%。
大厂、国企年终奖缩水
与此同时,业绩回升的互联网公司,也一改往年的丰厚年终奖做派。智联的 年终奖调研 结果显示,IT,通讯电子 和 互联网 行业 年终奖 金额均值,从去年的 9383元 降至 6838元,下降 27%。
时代财经报道,往年 腾讯 普通部门员工能获得 三至六个月 的薪资 年终奖,业绩特别好的,年终奖最高可达 48个 月工资。而今年,腾讯 绩效最高的,也仅是 五个月 薪资或以上。
类似的,字节跳动 也将原来 年终奖 月数大于 三 的薪酬方案,统一调整为 三个月。媒体指出,这意味着 上不封顶 的年终奖方案,已经成为过去式。界面财经号“ 定焦 ”指出,大部分 互联网企业 的年终奖考核更为严格。
不仅是民企,国企 也在更严格的考核制度下,变相降低了年终奖。《 经济观察报 》报道,在经营压力下,多家地方 国企 开始更严格地执行 绩效考核 制度。考核不达标的,就 降薪 或不发 年终奖。 一位不具名一线城市 国企部门总管 透露,他去年的工资比 2022年 降了近 30%,而类似于 年终奖 的 年底双薪,他至今也还没有拿到。
中国经济的亮点
不过,在 经济不景 的大环境中,也还是有大手笔发钱的企业。例如前文提到的 华为、造车新势力 理想、宣称要发出 2亿元 年终奖的制造业龙头 格力、跃升至全球最大电动车制造商的 比亚迪,以及成为非洲第一大手机品牌的 传音。
其中,传音 上月公告,所有员工在正常核算年终奖基础上,多发 30% 年终奖。该公司通过占据 非洲市场,发力 中东 和 东南亚 市场,已成为全球 出货量 前五的 品牌。
而 理想汽车 2023年 全年共交付 37万 6030辆,同比增长 182.2%,是中国新近崛起的汽车制造品牌中,交付量最高的车企,以 3110亿元 估值首次跻身胡润世界 500 强。
与这 几家 公司对应的领域,新能源造车、智能设备出海,也都是中国当下的经济 亮点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 华为 的分红引来许多羡慕眼光,但纵向对比,2023年 分红处于 最近 五年 低位,表明 华为 可能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和挑战。
降本增效、精打细算
综合来看,在过去的一年里,中国企业 除了削减 年终奖,在 出差、餐饮 等各个方面也都变得更加精打细算。
彭博社 引述 上海研究公司 艾瑞咨询 数据报道,中国企业去年在 差旅、餐饮 和 员工福利 方面的支出为 7万亿元 人民币,比 2019年 疫情前减少了约 3%。
一位 能源投资公司 员工表示,去年的 生日礼金 少了 三分之一。被要求 出差坐火车 而不是 飞机 的现象,更是常见。
诚然,年终奖 与 打工人 的获得感和消费力息息相关,官方也希望通过 春节八天长假,推一把 消费。个人的 年终奖,自然是越多越好。但现实是,不仅政府响应号召过紧日子,企业也节省开支为预期的“ 寒冬 ”屯粮。因此,越来越多员工也从吐槽 年终奖 少,转变为自我安慰:“ 大环境不好,还是保住份工更重要 ”。
.
|